好评洪泽湖(之八):“小渔业”何以如何撬动“大产业”?

作者:周征宇 浏览次数: 日期:2025-09-18 09:03:25

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自古以来就有“日出斗金”的美誉。然而,相较于阳澄湖大闸蟹等全国知名品牌,洪泽湖大闸蟹一度“深藏闺中无人知”。但近年来,洪泽湖大闸蟹不仅畅销国内,更是远销至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其品牌价值从2010年的31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180.26亿元,被誉为渔民的“金元宝”。围绕洪泽湖大闸蟹产业,沿湖不仅诞生出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社、养殖大户,而且还衍生出加工、餐饮、物流、休闲、旅游等大量配套产业,国内著名电商纷纷加盟进来,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发展格局。洪泽湖大闸蟹产业的精彩蝶变,正是洪泽湖渔业政策、品质、科技、文化、产业相互融合、同向发力,以“小渔业”撬动“大产业”的生动缩影。

政策引领,凝聚品牌建设合力。洪泽湖渔业品牌建设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当地创新工作机制,成立推进水产品“三品一标”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题部署会议,顶层设计洪泽湖养殖业目标定位、重点任务。政府还谋划资金约1亿元,重点在苗种基地建设、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等方面强化政策资金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资金 “血液”。

品质为基,筑牢品牌发展根基洪泽湖渔业品牌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其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洪泽湖水产品优良品质的基础。当地管理者和生产者深谙此道,将“安全、健康、绿色”作为一贯标准。他们通过建章立制促进产业标准化,发布了“中国·洪泽湖”地标使用管理、产品养殖操作、质量管理等规程办法。在洪泽湖大闸蟹的生产管理中,当地先后制定了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与应急管理控制,疫情疫病检验监测控制,安全追溯控制等9项制度,形成了覆盖生产管理全链条的长效机制。

科技赋能,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科技赋能是洪泽湖渔业品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地大力推广渔业机械化、智能化,建成7家出口生产基地和苏北首家大闸蟹顺丰产地仓。在苗种选择上,洪泽湖不断引进推广“长江1号”、“长江2号”等优质蟹种,确保大闸蟹“根正苗红”,在喂养方面则推广野生的螺蛳、贝类、鱼虾等水产品种84种,为螃蟹提供天然饲料。洪泽湖渔业协会还持续推动可追溯系统建设,加强投入品专项检查。同时,“洪泽湖大闸蟹”生产基地成功获批国内首家BAP国际认证的大闸蟹养殖基地,这是对其质量管理体系的高度认可。

文化加持,丰富品牌内涵价值。品牌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洪泽湖渔业深挖品牌文化内涵,打造“大湖美蟹、文化名蟹”的高端定位。洪泽湖大闸蟹早在明朝时就是朝廷的贡品,与阳澄湖大闸蟹并称为中华绒螯蟹之南北双雄。当地利用这一历史渊源,深入挖掘“中国·洪泽湖”深厚的品牌文化内涵,加快推进渔业产业经济与文化交融。洪泽湖周边地区还通过连续举办多届“国际大闸蟹节”、“洪泽湖螺蛳节”、“大圆塘垂钓”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类交易会、博览会、渔博会等知名平台宣传“中国·洪泽湖”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产业融合,延伸品牌价值链条。洪泽湖渔业的品牌化之路,不仅限于水产品本身的销售,更通过产业融合不断延伸价值链条。当地进一步完善“产、销、加、研、烹、文、旅”产业链接机制,形成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加工环节,地方政府加大对渔业加工企业的扶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发如即食鱼干、鱼罐头、蟹黄制品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在旅游领域,洪泽区依托自身特色资源,倾力打造“渔家风情游”,推出湖边捕蟹、湖中采菱、鱼塘垂钓,品尝渔家湖鲜、体验渔家生活等项目。

洪泽湖的实践证明,“小渔业”同样能够撬动“大产业”。洪泽湖渔业将继续完善“产、销、加、研、烹、文、旅”产业链接机制,进一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加快智能化转型。努力推动“日出斗金”传说向“品牌铸金”转化,不断开辟洪泽湖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