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之四):水清鱼欢生态美
作者:穆欢 陈林 浏览次数: 日期:2025-01-16 20:05:12
近日,2024年洪泽湖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数据出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监测结果表明:相较于2020年10月禁捕退捕时,洪泽湖鱼类资源丰度增长了约217%,总磷降低了16.7%,总氮降低了22.8%,同时水体透明度增加,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降低,水华爆发风险减弱,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水标准,渔业资源与水环境呈现出持续向好趋势。
过去一年,省洪泽湖渔管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扩容、增量、降损相结合,一体推进生境修复、资源增殖、生态保护等工作,一幅湖水碧波荡漾、鱼儿欢快畅游、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一是科学增殖,维护生物多样性。科学调整放流品种结构,优先选择净化水质、改善湖泊鱼类群落结构的赤眼鳟、细鳞鲴、长吻鮠、花䱻等品种,同时合理划定增殖区域、准确确定放流时间,努力做到时空上衔接、生态位互补、食物链耦合。2024年投入财政资金178万元,共放流各类苗种999.2万尾。持续改善增殖放流方法,“一种淡水贝类资源调查专用艇耙”和“一种大水面增殖放流水产苗种快速高效运输投放船”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建立健全增殖渔业社会资金投入机制,对接并监督指导社会捐赠放流5场次,共放流鱼类苗种3.7万斤、1030万尾,有效弥补了财政资金的不足。
二是妥善修复,提升自然承载力。认真落实养殖规划,严厉打击新增网围、私扩网围等违法行为,联合地方政府和部门清退圈圩1.7万亩,对二河闸上游水域28.93亩、76个网箱依法启动拆除程序。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护,在严格落实保护区常年禁捕制度的同时,制定了省级地方标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规范》,填补了国内保护区管护标准的“空白”。加快推进资源环保项目实施,投入1000万元,先后完成了“入湖河道护坡加固”“保护区界桩建设”等项目8个,“全湖雷达视频监控建设”项目纳入长江办“十五五”储备项目计划。
三是严格监管,减少资源损失量。 严格落实洪泽湖禁捕退捕政策,持续推行“网格化”“常态化”“立体化”“链条化”“信息化”“法治化”等“六化”监管,不断完善“预防”“人防”“群防”“联防”“技防”“策防”等“六防”机制,组织开展“中国渔政亮剑”系列执法行动12次,共查处违法案件490起,清理违规渔具5.5万余件,销毁“三无”船舶500余艘,移送涉刑案件43起,打掉犯罪团伙22个,追究刑事责任144人,有力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最大程度减少了非法捕捞对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四是常态监测,评估保护成效值。切实加强渔业资源与环境的监测力度,委托中科院水生所等科研院所,深入开展资源与环境监测调查4次,科学评估水体环境承载力、增殖容量和恢复效果,重点监测渔业资源特别是土著鱼类的丰歉盈亏,完成了渔业统计调查年度报告和保护区建设情况报告,进一步摸清了水生生物资源家底,并研究确定了资源匮乏物种的增殖空间,同时制定各类保护优化措施,指导服务洪泽湖水域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