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助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开展政策研讨和经验交流,由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5月8日,“2021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为更好地分享会议精彩内容,「品牌农业参考」将推出系列报道,包含重要嘉宾讲话内容、农业品牌主题讨论等。
本文为第一篇,整理、总结了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重要讲话精神及关键词,并附讲话全文,与各位一起分享。
尊敬的孙其信校长、李春生副主任,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2021年“中国品牌日”来临之际,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中国农业品牌政策研讨会”,共话品牌建设、共促交流合作、共谋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很有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农业农村部向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三农改革发展和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当今世界,品牌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象征,是企业安身立命、赢得市场的根本所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牌生活的集中体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七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殷切期许,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为中国品牌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近年来,竞相涌现的中国品牌,正在重塑中国商品形象,改变着世界品牌的版图。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品牌发展焕发出无限的生机,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农业发展力量的金字招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是新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品牌工作的重要遵循。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快实施品牌强农战略,逐步完善政策体系,不断夯实品牌基础,创新开展品牌营销,着力讲好中国农业品牌的故事。营造了政府部门扶品牌、农业企业创品牌、中介组织助品牌、消费者爱品牌的良好氛围。农业品牌发展成效明显,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市场主体的积极探索和共同推动下,我国农业品牌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展现出新的气象。农业品牌消费快速增长的新格局在逐步形成,同时也要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保护主义持续升温,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大环境下,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和货物贸易正增长的国家。但农产品贸易逆差仍持续,全年农产品贸易额2468.3亿美元,出口760.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2%,进口170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4%。全年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了947.7亿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高,农业品牌建设依然是任重道远。打造卓越品牌,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持续加力,久久为功。“十四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农业现代化建设也将进入新阶段。所以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交流几点意见,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一点体会和认识。品种是品质的根基,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6%以上,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基本得到保障,但在部分品种、环节和领域仍然存在短板和弱项。做强农业品牌就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发掘优异种质资源,提纯复壮特色品种,抢占农业竞争的制高点,提升品种的丰富度,为打造农业品牌奠定基础。品质是品牌的核心,在消费者心中,品牌农产品就是安全优质的代名词。我们要坚持以品牌促品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理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以匠心铸精品,以质量强品牌,不断提升品质稳定性和满意度,让高品质成为中国农业品牌核心竞争力。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培育一个好的品牌,质量与文化缺一不可。目前,在农业品牌实践中,个别地方存在着一些急功近利的倾向,缺少对产品特色的深度提炼,对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品牌建设要坚持市场主导,做足“特”字文章,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让文化之美为品牌铸魂,以文化之力为品牌增值。渠道是品牌的翅膀,在数字消费时代,用好传统品牌孵化和营销平台的同时,要不断推动农业品牌营销内容、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创新。展望未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为农业品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农业品牌数字消费潜力和市场价值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要加快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实施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进品牌营销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让更多的“大而美”“小而特”的农业品牌火遍全国,走向世界。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农业品牌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守正创新、沉心积淀,让我们携起手来凝心聚力,为中国农业品牌全面振兴走向世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